婺州举岩茶,又称金华举岩,属半烘炒绿茶,产于浙江金华北山村一带。产地峰石奇异,巨岩耸立,此石犹如仙人所举,因而此处所产之茶名曰“举岩茶”。举岩茶产于金华双龙洞风景区黄大仙景区鹿田村附近。五代毛文锡《茶谱》中有"婺州有举岩茶,片片方细,所出虽少,味极甘芳,煎如碧乳"的记载。明代《本草纲目》、黄一正《事物绀珠》、张谦德《茶经》、詹景风《明辩类函》、方以智《通雅》等均把婺州举岩茶列为当时的名茶之一。婺州举岩远在宋代已被列为全国茶苑的中一枝名秀。宋代吴淑在《茶赋》中,不仅描述了当时举岩茶的品质,并描述了它的保健结果。赋曰:“夫其涤烦疗渴,换骨轻身,茶荈之利,其功若神,则渠江薄片,西山白露,云垂绿脚,香浮碧乳……”到了明代,婺州举岩被列为贡品。明代田艺蘅《煮泉小品》中记载:“余尝清秋泊钓台下,取囊中武夷、金华二茶试之,固一水也,武夷则芡而燥冽,金华则碧而清香,乃知择水当择茶也。”说明同用富春江七里泷的水泡茶,婺州举岩品质超过久已闻名的武夷茶。婺州举岩的茶树大都生长在岩石缝隙中,也有栽植在四周山岗斜坡上的。这里气候条件特殊,曾有“云暗雨来疑是夜,山深寒在不知春”的诗句,说明这里经常出现高空阳光灿烂,山中云雾翻腾,低空细雨蒙蒙,室内暗淡无光的特殊景象。这里山高林茂,云多、雾重、雨多、泉清,构成了独特的生态条件,再加上土壤肥沃,土层厚达1米左右,腐殖质丰富,极利茶树生长。举岩茶采于清明至谷雨间,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,炒制1千克干茶需采6万个左右的芽叶。主要工艺分鲜叶摊放、杀青、理条、挺直、烘干5道工序。